海口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74648.html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包金德是医院的一名蒙医医师,多年来,他兢兢业业坚守这片土地,默默耕耘在民族医学领域,他肩负着医者的神圣使命和对患者的一腔热情,用高超的医术、辛勤的汗水为无数家庭送去了安康。
从医23年来,包金德苦心钻研蒙医传统疗术(蒙医五疗),带领创建了通辽市卫生重点专科1个,创新推出了蒙医药浴、蒙医窜针疗法、蒙医尼如哈、蒙医电麻提针、蒙医茶酒疗等5项新技术、新项目。
从象牙塔到草原深处
“到农村去,到牧区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读书时我们很多同学都这么想,就想着治病救人,回报社会回报母校,回想起从医的初心,包金德仍旧十分激动。
年,从内蒙古医学院毕业的包金德被分配到医院(现医院前身),报道心切的他,满怀憧憬地踏上了“杏林”之路,刚下长途汽车,眼前的一切,都和包金德的所思所想大相径庭,有着云泥之别。刚毕业的他生平第一次见到了地窨子(霍林郭勒建市初期的一种建筑),当得知这种半埋在地下的建筑是当地人的普遍住所时,他被霍林郭勒艰苦的生活条件震惊了,没等他反应过来,另一个消息,又给他“当头一棒”,医院没有蒙医疗区,这彻底击溃了初出茅庐,准备大展拳脚的包金德的心理防线。
“条件太差了。”这是当时包金德心里最直观的想法。但经过几天的思考,包金德还是决定留下来,发扬蒙医独有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手法上的优势。
医疗条件的限制,生活环境的艰苦都没能阻碍包金德的行医之路。没有疗区就在办公室诊疗,患者看病不方便就上门服务。随着患者的逐渐认可和医术的日渐精进,很快,包金德就完成了从象牙塔里的稚嫩学生,到草原深处坚定医者的蜕变。
行走的医师牧民的“安达”
霍林郭勒地处科尔沁草原深处,附近有通辽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三个盟市的少数民族聚居牧场,周边农牧民较多,且医疗资源匮乏,医院就是为数不多的就医场所。
那布奇是锡林郭勒盟西乌旗的一名牧民,也是包金德的老患者,曾因腰间盘突出,而倍受折磨。偶然间,他听说邻居的蒙古包里来了位医生,于是就去上门寻医。通过包金德的蒙医针灸和按摩疗法,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多亏了包大夫,当时的腰间盘突出很严重,已经不能干活了,动一下都觉得难受,通过包大夫的诊治病情得到了缓解。现在每年我都会邀请包大夫到我家来吃羊肉,我们全家都很信任他,身体有什么状况都会及时向他咨询。”说起和包金德的机缘巧合下促成的“医患关系”,那布奇满面笑容。
一个人、一台摩托车、一个药箱。“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下乡巡诊只能借同事或者朋友的摩托车,因为牧点之间离得都比较远,一天往返一百多公里是常有的事。”说起早年间巡诊的经历,包金德的眼神里满是回忆。回想起23年的从医经历,他最忘不了出诊在外,是这些牧民把最好的食物留给他吃,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他,把他当最亲的“安达”。
二十三年来,他走访农村牧区巡诊达4千余人次,为生活困难的农牧民免费提供药品累计达3万元。
业精于专玉汝于成
牧区患有骨关节类疾病的人较多,包金德在继承和发扬民族医学独特疗法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实践,摸索出了适用于牧区常见病、慢性病的拔罐、针灸、电针、火针等一系列蒙医学诊疗方法和治疗手段。他能深切体会到病患及家属的疾苦,对待每一位患者他都尽力用最简单、最有效、最合理、最省钱的治疗手段为患者排除病痛。他每晚都会总结白天的医案,记录自己的心得,总结经验并记于脑海,以便在下次遇到相同病症时有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从意气风发,到两鬓微霜,包金德将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奉献给了这片他深深热爱的土地和人民,成了牧民心中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包大夫”,成为千百个牧民患者的“定心丸”。
传承总是绵延不息……岁月如逝,流年似水。昨日的磨练,迎来了今天的辉煌;昨日的艰辛,换来了今天的缤纷;昨日的探索,升华出今天的境界。现在,包金德是医院的副院长,医院蒙医诊疗的“金牌医生”,由他带领创建蒙医传统疗医院的“热门”科室,每天前来诊疗的患者络绎不绝。他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不断攀登,步履坚实地走过了二十三年,虽历经风雨,他依然跋涉的脚步依然执著前行,尝尽百草终得百味,对包金德来说,创新的步伐永不停止,只有创新求变才能永立潮头。
记者:皓月
制作:王伟栋主编:包卫国策划:张辉
原标题:《草原深处的“医生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