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人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一个岛屿,留下了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饮食禁忌 http://m.39.net/disease/a_6064851.html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中国人的起源问题,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一般从《诗经》、《尚书》、《史记》等历史文献中寻找答案,根据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华夏民族的祖先是黄帝和炎帝,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与此同时,我们都有一个姓名,中国人一般是随父姓的,姓在名前,因此,我们也可以根据家谱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

包括家谱在内的历史文献,都是文字书写的,人类发明文字的时间不超过五六千年,人类最古老的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最初的楔形文字可追溯至公元前年。因此,根据历史文献来研究人类的起源,显然是有局限性。

苏美尔王表,记录了苏美尔国王的世系

到了20世纪,随着现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发展,我们借助化石、遗址、地质等资料,将人类历史大大提前了,比如,在中国,我们发现了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的遗址和化石,元谋人、北京人和蓝田人都属于直立人,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万年,元谋人遗址的发现,确认了早在万年前,中国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了,与此同时,我们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还发现了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的遗址,这些遗址的发现,使得我们对于文献中无法追溯的夏代以前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元谋人、北京人和蓝田人都属于直立人,并不是现代智人,中国境内的直立人真的是中国人的祖先吗?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的居民,与我们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古DNA研究技术的发展,答案正在揭晓。

第一:安达曼群岛与写在人类基因组里的历史

在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交界处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岛屿,称之为“安达曼群岛”,这个岛屿远离大陆,生活在这个岛屿上的原住民,早在数万年前就与欧亚大陆上的现代人没有任何基因交流了,他们只是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以后才逐渐与欧亚大陆发生联系,其中生活在北桑提内尔岛的土著居民桑提内尔人,更是世界上最后几支为数不多的与外界隔绝的民族,北桑提内尔岛上的土著居民对一切外来者持敌视太多,外人无法靠近,他们仍然生活在石器时代。与世隔绝的未接触的部落,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了大量的DNA信息。因此,安达曼群岛上的居民,能够解开东亚人起源之谜。

与世隔绝的北桑提内尔岛

安达曼群岛上的土著居民分为四个部落,分别是大安达曼人、加洛瓦人、翁奇人和桑提内尔人,DNA的研究表明,他们是人类走出非洲以后最早的后代,是古代东亚人的后代。我们首先来解释一个问题,那就是依靠家谱,我们能知道我们的祖先是谁吗?答案是否定的!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末代皇帝是朱由检,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是嫡长子继承制,毋庸置疑,明朝的皇帝一定是朱元璋的后代,可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到底继承了明太祖朱元璋多少DNA呢?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朱由检继承的来自朱元璋的DNA片段其实很少,甚至有可能没有。当然,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对明太祖朱元璋和崇祯帝朱由检的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来直接研究他们两个人的DNA。那么,这个结论到底是怎么来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从祖先那里继承全部的DNA,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携带47段DNA,这47段DNA分别是父亲和母亲的46条染色体以及线粒体DNA。成年女子的卵细胞在卵巢里发育,会发生染色体的重新拼接,这个重新组装的过程,其实就是来自母亲和父亲的染色体的混合,女性卵子中染色体一般有三分之一来自父亲,三分之二来自母亲,每一个卵子在发育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平均45次的染色体拼装,男性的精子则会出现平均26次的拼装,这样一来,每一代人都会发生71次拼装。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我们的祖先的染色体的片段拼接而成的。

明太祖朱元璋

我们还是以明朝皇室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崇祯帝朱由检自己携带了47段DNA,他自己携带的47段DNA,来自于他父亲朱常洛和他母亲孝纯太后的46条染色体以及线粒体DNA,由于每一个卵子在发育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平均45次的染色体拼接,精子则会出现平均26次的拼接,因此,朱常洛和他母亲孝纯太后生育朱由检的过程,其实就是染色体发生了71次拼接,实际上他从他父母那里,得到了段DNA,即47段加71段,从崇祯皇帝往前追溯两代,就到了朱常洛的父亲明神宗万历皇帝和他的母亲王氏,可是,朱由检同样也继承了外祖父、外祖母的基因,因此,朱由检从他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那里一共得到了段DNA,即47段加71段再加71段。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得出,崇祯皇帝并不纯粹是万历皇帝的孙子了,因为崇祯帝有4个祖父母,他的外祖父和外祖母也贡献了DNA片段。以此类推,往前追溯十代,就到了明成祖朱棣,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就有段DNA(71乘以10再加47)来自于他的祖先,而他的祖先的总数是个人(2的10次方),这就意味着有几百个人的DNA没有被崇祯皇帝继承下来。到了朱元璋的时候,崇祯皇帝的祖先的数量达到了个人(2的11次方),而他只有个DNA片段来自于他的祖先,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朱元璋有多少DNA片段遗传给了他的十一世孙崇祯皇帝呢?朱由检的祖先有人,其中只有人对他的DNA产生了贡献,我们以明朝皇室为例,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依靠家谱寻找我们的祖先,是不可靠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从祖先那里继承DNA片段,因为我们的祖先太多了,一旦DNA片段的数量超过了祖先的数量,就意味着有的祖先的DNA片段并没有遗传下来。

崇祯皇帝朱由检

朱元璋遗传给崇祯皇帝的DNA片段可以说是很少很少,他的DNA片段在他的众多的子孙后代当中继续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当DNA片段的数量超过了祖先的数量时,他的每一个后代,都无法确定自己携带了朱元璋的多少基因,而朱元璋自己携带的全部DNA片段,则继续留在墓葬中不断被降解,这个降解过程可能持续几万年的时间,究竟能保持多久,视墓葬中的环境而定,几万年以后,人类再研究明朝的历史,如果用到朱元璋的DNA,就是属于古DNA研究了。

因此,分子生物学与古DNA技术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的起源。

第二:基部欧亚人与欧洲采猎者

随着古DNA技术的发展,关于人类起源的故事,增加了很多的新群体,比如:基部欧亚人”、“欧亚北部人”、“欧洲采猎者”等等。这些人群在历史文献上是没有的,而是根据古DNA技术推断出来的,但却是这个星球上曾经确确实实存在过的人群。正如前文所述,我们即使不看《明史》,根据简单的DNA数据,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崇祯皇帝的祖先有多少个以及他与朱元璋到底有多少血缘关系。

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是人类基因组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但是,Y染色体的特点是只在父系当中遗传,线粒体DNA的特点是只在母系当中遗传。因此,我们根据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可以追溯到“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又由于人类的遗传突变是有速率的,因此,我们又可以根据人类遗传突变的速率,推断“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生活的年代。一般认为线粒体夏娃生活在16万年前,Y染色体亚当可能生存于6万至9万年前,为什么人类最近的父系共同祖先(Y染色体亚当)比最近的母系共同祖先(为线粒体夏娃)生活的年代要晚呢?因为在动物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雌性比雄性更容易拥有后代,雌性一般都能生育,而雄性会争夺配偶,并不是每一个雄性都会拥有后代。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女人比男人也更有机会拥有后代,所以,在原始社会,人们一般认为女人越多,人口就越多。

“线粒体夏娃”的发现,证明了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类在10万年前至20万年前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因此,我们中国人不可能是直立人的后代,我们与北京猿人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因为北京猿人生活在60万年前至70万年前。

线粒体DNA的研究表明,现代智人起源于10万年前至20万年前的非洲。当然,线粒体DNA是人类基因组的一部分,如前文所述,历史越往前追溯,我们的祖先数量越多,我们每一个人的基因被分散到越来越多的祖先身上,基因组的其他部分,可以追溯至万年前至万年前,这就是说,人类更久远的祖先大约是生活在万年前。

黑猩猩

而通过对黑猩猩基因与人类基因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知道,人类与黑猩猩分道扬镳的时间是在万年前至万年前。

“线粒体夏娃”生活在16万年前,而人类走出非洲的时间是在10万年前,他们最早迁徙到今天的西亚北非地区,称之为“基部欧亚人”,基部欧亚人与尼安德特人并未发生混血,他们为现代欧洲人贡献了约25%的血统。约在5万年前,人类开始走出近东地区,现代智人开始向广阔的欧亚大陆扩散,于是,基部欧亚人扩散为三支,分别是:东亚人和澳大利亚人的祖先、“欧亚北部人”与“最初的欧洲采猎者”。所以,今天非洲以外的所有现代智人,都是5万年前的那一批走出非洲的现代智人的后代。

基部欧亚人到达近东地区,总共分为三支,一支向西北方向迁徙到欧洲,形成最初的欧洲采猎者;另外一支向东迁徙,进入印度,形成东亚人和澳大利亚人的祖先;还有一支向北迁徙形成欧亚北部人。东亚人和澳大利亚人的祖先进入印度,在印度分化为两支,一支进入印度的南部,形成印度采猎者,另外一支继续向东前进,扩散为巴布亚人、澳大利亚人和东亚人。

欧亚大陆地形图

进入到中国的东亚人,在我国的横断山脉地区,扩散为三支,一支北上进入到黄河流域的中游与上游地带;另外一支一路向东北前进,进入到西伯利亚,与停留在贝加尔湖周边的欧亚北部人融合,并越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形成了美洲的印第安人;还有一支南下,进入到东南亚地区。东亚人的祖先,向北扩散至美洲,向南扩散至东南亚,这一过程,发生在约5万年前至1万年前。与此同时,迁徙到我国的东亚人的祖先,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两大农业群体,即黄河流域农业群体与长江流域农业群体。

安达曼群岛上的土著居民,由于长期与世隔绝,分析安达曼人的基因组,有助于了解古代东亚人的历史,因为他们拥有最纯的线粒体DNA基因库,对于安达曼人的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的研究表明,他们与欧亚大陆上的居民已经分离了数万年了。安达曼群岛上的土著居民与分布于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土著居民,同属于尼格利陀人,他们也被称为“矮黑人”。尼格利陀人与黑人有着相同的肤色、相似的外貌,但是,他们与黑人的血缘关系较为疏远,他们是亚洲人的分支,可以说是古东亚人的后代,不过,他们的祖先早在几万年前就与中国人的祖先分离了。当然,安达曼群岛上的土著居民也为印度人贡献了一部分DNA。总体而言,印度人与欧洲人的差异要大于印度人与东亚人的差异,而安达曼人的基因则与东亚人更接近。

安达曼群岛上的土著居民

东亚人和澳大利亚人的祖先从近东地区迁徙到印度之后,有一支分化为印度采猎者,这部分人群后来成为了安达曼人的祖先,安达曼人一直生活在印度洋上,与世隔绝的岛屿环境使得他们的基因较为单纯,他们的基因也证明了他们与东亚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与非洲人和欧洲人的关系则较为疏远。

第三:黄河流域农业群体与长江流域农业群体

如前文所述,在我国的横断山脉附近,东亚人的祖先扩散为三支,其中的一支一路向东北前进,进入到西伯利亚,与停留在贝加尔湖周边的欧亚北部人融合,并越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成为了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还有一支南下,进入到东南亚地区,成为了东南亚人的祖先,他们的语言属于南亚语系;留在中国境内的东亚人,则形成了两大农业群体,即黄河流域农业群体与长江流域农业群体。

印第安人是古东亚人与欧亚北部人的混血

黄河流域农业群体与长江流域农业群体的形成,大约是在年前至1万年前。

从基因上来讲,汉族与藏族的血缘关系比较亲近,属于“近亲”,汉语与藏语同属于汉藏语系,年前至1万年前,形成的黄河流域农业群体,即是汉族与藏族的共同祖先。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还不断向东、向南扩散,我国北方地区的汉族和南方地区的汉族,均与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具有密切的关系。

长江流域的农业群体则是向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扩散,逐渐扩散到我国的东南沿海,其中向东南沿海扩张的农业人群,还越过台湾海峡,进入到我国的台湾省,形成了台湾的原住民。台湾的原住民,其实是长江流域的农业群体的后代,台湾原住民的祖先到达台湾之后,还继续扩散至东南亚的各个岛屿上,与之前已经迁徙到这里的巴布亚人、澳大利亚人的祖先融合,形成了南岛语系的各个民族。与此同时,长江流域的农业群体还向西南方向扩散,到达今天的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地,形成了东南亚地区的南亚语系民族,越南语就属于南亚语系,往西南方向迁徙的农业群体,还到达了今天的缅甸、老挝等地,形成了壮侗语族人群,壮语、老挝语、泰语均属于壮侗语族的语言。

孔子画像

因此,我国台湾省的原住民和东南亚地区的各个民族,均来自于长江流域的农业群体,我国长江流域的农业群体,为他们贡献了绝大多数的血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种植水稻的农民的后代。

人类大约是在1万年前发明农业的,农业一旦发明,意味着人口的增加,因此,从1万年前开始,农业群体开始向四周扩散,逐渐取代并融合了当地的采猎人群。东南亚地区的各个民族以及散布在南太平洋各个岛屿上的南岛语系民族均与年前形成的长江流域的农业人群密切相关,我国长江流域的农业人群为他们贡献了绝大多数或多数血统,日本列岛上的居民也是如此,最初,日本列岛上的居民都是采猎人群,他们是在数万年前,由亚洲大陆陆续迁徙至日本列岛的,当农业文明传播到日本列岛之后,日本人的血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0年前至年前,我国的农业人群由朝鲜半岛迁徙至日本列岛,形成了日本的农业人群,DNA的研究表明,日本人有80%的血统来自于农业人群,只有20%的血统来自于几万年前到达日本列岛的采猎人群。日本列岛的农业人群与采猎人群发生混血的时间,大约是在1年前,即在农业人群迁徙至日本列岛数百年后,农业人群与采猎人群开始大规模的融合,关于日本人的起源,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结果几乎一致,即日本人是绳纹人(采猎人群)和弥生人(农业人群)混血之后的后代。

日本的稻田

汉族与藏族的共同祖先来自于黄河流域的一个农业人群,这个共同的祖先对东南亚地区和南太平洋岛屿上的各个民族则没有贡献多少血统,东南亚地区和南太平洋岛屿上的各个民族的起源则与我国长江流域的农业群体密切相关。南太平洋上的南岛语系民族,起源于我国的台湾省,而台湾省的原住民则来自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农业人群的扩张其实也改变了欧洲人的遗传特征,世界上最早出现农业的地方是在今天的土耳其、以色列、黎巴嫩一带,时间大约是在1.15万年前,这里的农业人群形成之后,迅速向欧洲扩散,形成了欧洲最初的农业人群。

古DNA的研究,现在还有很多谜团等待人们去破解,相信,随着古DNA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人类起源的认知将会越来越深入,并获得更多的新的历史知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