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鲍蕙荞访陈宏宽丨为什么很多天才儿童都不想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定点医院 http://m.39.net/pf/a_5207194.html

真正的艺术是真理的表态丨钢琴家家陈宏宽访谈录

陈宏宽是我在比赛间隙中采访的最后一位评委。以前曾不止一次听过他的演奏,也看过别人对他的访谈,给我的印象是同样的严谨而充满哲理性。我自知不善于做非常严谨而哲理的事,所以暗自希望这次的访谈能更轻松、随意些。

鲍:大家都知道,您参加过许多国际比赛,曾得过许多奖。对青年人参加国际比赛,始终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从您个人的体会来看,您对青年人参加国际比赛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陈:像郎朗这样的人就没有必要参加比赛了。(笑)因为他从小就显现了突出的才能。而我出生在台湾,没有人认识,也没有人认可我。唯一能让人来听我演奏的途径,就是参加比赛。我认为,参加比赛首先要自己准备好。这次“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我听到好几位选手第一轮都弹得很不错,但第二轮就没准备好。从这可以看出,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准备可以担当比赛后的演出。我在年参加过“盖扎·安达比赛”这个比赛一共要准备6小时的曲目。

盖扎.安达(GézaAnda,年-年)是一名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瑞士籍钢琴大师。他以演奏古典音乐和浪漫派音乐,尤其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罗伯特·舒曼、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巴托克·贝拉,特别是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著名。在他生涯顶峰时期他被看作是一名杰出的艺术家,拥有完美、自然无瑕的技术,使得他的音乐会具有独特的质量。但是他年逝世后他的声誉有所淡消。大多数他的唱片是德意志留声机公司录音的。安达在布达佩斯匈牙利音乐开始学习钢琴,年以勃拉姆斯第二号钢琴协奏曲首次登台演出,合作的对象是布达佩斯爱乐与门格尔伯格(WillmMnglbrg)。完成布达佩斯的学业后,安达到柏林工作并在福特文格勒的指挥下与柏林爱乐合作演出法朗克《交响变奏曲》这是他第一次在柏林公开演出。安达在年逃离德国前往瑞士,年展开国际音乐事业(年首次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出)。安达不只是一位长于演奏浪漫派曲目的钢琴名家,他也以弹奏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同时担任独奏与指挥)、巴尔托克钢琴作品闻名。除了演奏与录音,安达也致力于教学且有不错的成绩(费雪在瑞士的大师班课程就是由安达接任)。安达的演奏结合了精湛的技巧与歌唱般的旋律,分句有如人声,福特万格勒称他是「钢琴的游唱诗人」。

莫扎特第十七钢琴协奏曲,K.

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Op.83贝多芬为钢琴、小提琴、大提琴而作的三重奏协奏曲,Op.56

AndaGéza演绎肖邦

第一轮是评委随意挑曲目让你弹,可以是一段独奏曲,也可以是一段协奏曲。第二轮是一个独奏会。这样的曲目量,每个选手都无法逃避。不论你认为比赛是否公平,这样的准备是你必须做的。我在28岁时参加了比利时布鲁赛尔的“伊丽莎白王太后国际钢琴比赛”。第二轮后媒体把我排在前三位。当时我每天挺自在的看书、散步,两天就把作品背下来了。但是后来的比赛,由于组织工作的问题,一会儿让你上台,一会儿又不让你上台,搞得我精神都混乱了。最后我只得了11名。当时我很抱怨组织工作的混乱。但是后来想想,这也是一种“经验”。不管你已经准备好了多少曲目,但比赛中一切都是可能发生的。所以,不管发生了什么情况,你都必须做到自己的刚硬,能支撑。这就是通过比赛,你可以得到的和必须准备好的。

吉东·克雷默(GidonKrmr—),在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大赛

吉东·克莱默(GidonKrmr,-)苏联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学生。年2月27日,克莱默出生于里加一个音乐世家,4岁随父学琴,七岁入拉脱维亚音乐学院附中学习。16岁,他使用他祖父遗留下来的瓜达尼尼琴举行首次独奏音乐会。18岁,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随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依斯特拉赫习琴,达八年之久。其间,克莱默赢得了四项国际奖:年获比利时伊丽莎白国际比赛第三名,从此开始扬名。年参加蒙特利尔国际比赛获第二名,同年在帕格尼国际比赛中夺魁,次年在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中再夺魁,轰动世界。?年他自苏联出走在伦敦首演时,指挥大师卡拉扬特意到伦敦听他拉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称赞他为:“小提琴家中的一代天骄。”并立即邀请他在年萨尔茨堡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中演出,引起轰动,从此活跃于国际乐坛,蜚声天下。年移居瑞典。

伊丽莎白皇后国际音乐比赛原名“伊萨伊(EugnYsa,~)小提琴比赛”,成立于年,以“伊丽莎白皇后音乐基金会”主席E.伊萨伊名字而命名。年,伊丽莎白皇后国际音乐比赛正式更名并设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每年举办一次,并按照第1年钢琴、第2年小提琴、第3年作曲/声乐、第4年休整的次序循环进行。比利时伊利莎白皇后国际音乐比赛自举办以来成功造就了很多音乐领域的新星,如第一届小提琴比赛的头奖得主便是后来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伊斯特拉赫;第二届为钢琴比赛,其头奖获得者是后来被称为天才的钢琴家吉列尔斯。在年的比赛中,澳大利亚华裔选手陈雷获得伊丽莎白王后国际小提琴比赛冠军,中国选手陈嘉峰(原上海音乐学院学生)获优胜奖。比赛地点:比利时布鲁塞尔,比赛时间:年5月2日-28日(共计27天)。

鲍:可以说,多次的国际比赛经验使你成长、成熟了。

陈:一个人的艺术生涯大概会经历三个阶段:做徒弟的阶段——“漫游”的阶段——做师父的阶段。参加比赛的选手,需要的不是作为“徒弟”的阶段,而必须想到,作为“徒弟”的阶段快要结束了,要开始自己的演奏生涯了。当然,也就是要开始“漫游”了。不过,作为“师父”还需要一段时间。如果作为青年钢琴家的一条必经之路,我不反对年轻人参加国际比赛。

鲍:会不会因为过多参加比赛,使年轻人丧失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呢?

陈:所有的艺术,都会以自己的艺术品味为主。所以评委有时会给自己不喜欢的选手打零分。即使有的选手已经非常完美了,评委也不会给满分。有些大的国际比赛的第一名,也没有得到评委投票的半数。所以,有些大比赛,往往会变得有些“中性”。有些选手也正因为考虑到这点,就用了“中性”的弹法来不得罪评委。当然,有很多人过了比赛的阶段,会有很大变化,会有更多自己的个性。“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为此用了很独特的计算方法,避免了评委给某些选手打零分,打低分。有些最有争议的选手,其实也是最受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