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又有新股遭网上投资者高比例弃购。
4月17日晚,即将登陆科创板的纳芯微披露发行结果,本次发行股数.6万股,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万股,弃购股数占本次发行总量比例13.38%,弃购金额7.78亿元。网下投资者未出现弃购。
有市场人士分析称,一方面,二级市场持续下跌,部分个人投资者出于避险情绪选择弃购;另一方面,该公司发行定价为元/股,但其估值低于可比公司估值的平均值,可能部分网上个人投资者被高发行价吓退。
在新股破发频现的背景下,近期部分新股网上投资者弃购比例有所上升。在上述市场人士看来,网上投资者弃购比例高为市场化博弈加大所致,一方面,询价定价新规实施以来,买卖双方博弈加剧,打新行为回归正常的风险系数;另一方面,主承销商全额包销,加大市场参与方的博弈。
有专家人士建议称,网上投资者需要及时调整打新思路,加强对新股申购相关规则的学习,打新之前要先对上市企业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理性参与新股申购,否则超过违约次数会影响打新资格。
逾7亿网上打新资金弃购
纳芯微此次发行价格为元/股,发行数量为.60万股,全部为新股发行,无老股转让。
根据公告,本次发行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万股,占本次发行总数量的9.74%。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万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61.75%;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万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38.25%。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
纳芯微此次发行的网上、网下认购款项缴纳工作已于年4月14日结束。
不过,网上投资者最终缴款认购的股份数量为.万股,认购的金额为12.29亿元,放弃认购.万股,弃购金额为7.78亿元。投资者放弃认购的股份全部由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包销。
对于网上投资者高比例弃购的原因,上述市场人士认为存在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今年以来至4月17日,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1.77%,深证成指累计下跌21.60%,创业板指数累计下跌25.95%,个股表现普遍不佳,导致新股上市后收益预期降低和“破发”出现,部分散户投资者出于避险情绪选择弃购。
他同时称,另一方面,从个股角度看,纳芯微本次发行定价元/股,对应年预计市盈率.48倍,低于可比公司思瑞浦(倍)、圣邦股份(倍)。以此来看,纳芯微整体估值并不高,可能部分中小散户是因为股价绝对价格较高而被吓退。
“根据市场反馈,纳芯微作为国内隔离芯片细分行业领军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网下机构投资者总体看好公司估值,未出现弃购行为。”上述市场人士称。
也有专家人士认为,散户投资者应当破除将“绝对价格高”等同与“发行定价估值高”的错误思维。例如前期登陆科创板的禾迈股份,定价.8元/股,但由于其发行市盈率与可比公司总体接近,估值相对合理,上市首日收涨29.9%,至今未出现破发。
投资者打新高比例弃购之因
自去年9月询价定价新规实施以来,买卖双方博弈加剧,部分新股开始出现“破发”,网上投资者弃购股数、金额也有所增加,“打新稳赚”“新股不败”等现象已被逐步打破。
在纳芯微之前,等待登陆科创板的经纬恒润网上投资者的弃购比例也超过10%。4月12日晚间,经纬恒润公告称,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为.万股,弃购金额为3.95亿元,弃购股数占发行总量的比例为10.87%。
其余待上市的公司中,峰岹科技和拓荆科技的网上投资者弃购比例较高,分别为7.91%、4.86%。杰创智能、英集芯、欧圣电气的弃购比例则均在1%以上,分别为1.5%、1.09%、1%。已有发行结果的其他公司弃购比例则在1%以下。
在今年以来上市的99家公司中,有90家公司遭到网上投资者弃购,其中20家弃购比例在1%以上,占比为22%。
分别于4月12日和4月8日上市的海创药业、普源精电网上投资者弃购比例较高,分别为3.24%、3.15%;唯捷创芯(4月12日上市)、翱捷科技(1月14日上市)、首药控股(3月23日上市)、东微半导(2月10日上市)、安达智能(4月15日上市)5家公司的网上投资者弃购比例超过2%。另有13家公司网上投资者弃购比例超过1%。
上述市场人士称,近期部分新股弃购比例上升,也体现出市场化约束机制正不断发挥作用,打新行为回归正常的风险系数。另外,主承销商全额包销,加大市场参与方的博弈。在市场持续下跌情况下,包销风险增大也会促使后续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定价更加审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弃购比例较高的均为网上投资者,网下投资者基本全额申购。
“这是因为网下投资者如果弃购一次,就被视为违规。”上述市场人士称,其实,网上弃购也是一种违约行为。目前科创板、创业板等板块采用按持有市值申购、中签后再缴款的信用申购模式,相较投资者申购前需全额预缴资金的申购模式,可有效避免造成大量资金冻结,提升投资者资金使用效率,但并不表示投资者申购后可随意放弃缴款。根据相关规定,网上投资者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中签但未足额缴款的,6个月内将无法再参与新股申购。
上述专家人士建议称,投资者对于不看好的新股,可以选择不参与,不能先“闭眼打新”而后“违规弃购”,既影响自身打新资格,也对新股发行秩序造成负面影响。